《論語》中的文明之光
《論語》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,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,字里行間閃耀著文明的光芒。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“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,萬世師表耀古今”之說。
“仁”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核,孔子倡導我們要以“仁”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和精神追求,在人際交往中,只要做到“仁”,便能夠“與人和同”,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。
應如何做到呢?子曰:“弟子入則孝,出則悌,謹而信,泛愛眾,而親仁,行有余力,則以學文?!?“孝”是為人之本,“百善孝為先”,“孝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。孝敬父母,贍養父母,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。但贍養并不僅僅是讓父母吃穿不愁,還需要兒女的關愛和理解。我們應用行動去向他們表達愛,多關心、傾聽他們的感受。
由孝而悌,繼而見賢思齊。子曰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焉?!币姷劫t人,應該向他看齊;見到不賢的人,就應該自我反省,看有沒有犯與他相似的錯誤。
這里的“賢人”,指有賢才、仁德的人,這便又回歸于“仁”。對于“仁”,顏淵曾詢問過孔子,孔子回答道:“克己復禮為仁”,即克制自己,使自己的言語行為都合乎禮就是仁。顏淵又向孔子詢問實行仁的具體情況,孔子說:“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”,意思就是:不合禮的事不去看,不合禮的話不去聽,不合禮的話不要說,不合禮的事不要做。
《論語》中有太多的做人道理,值得我們去體會??臻e時不妨品讀一下《論語》,感受國學經典之美,領悟其中的文明內涵。
編輯:李江
記者:胡舒怡
【社會熱點】
【相關閱讀】
- “大雪”隨筆(2020-12-10)
- 方寸之間顯匠心(2020-12-09)
- 漫談“談得來”(2020-12-09)
- 內自四校同盤博弈 以棋會友共揚國粹(2020-12-07)
- “孝”在古宇湖(2020-12-03)